所謂的「快閃店」(POP-UP STORE),意指非長期、不定點的「限時展售商店」,亦稱「游擊商店」。快閃店的短期租約成本相對少,媒介亦不受傳統店鋪形式所限,不少利用貨櫃、大型貨車等作媒介,大幅提升店鋪的行動力與視覺效果的多元性,久而久之則造就了「快閃店」與「新鮮感」掛勾,也同時成為了進入新市場的一個絕佳的武器。
試水溫的重要性
要進入一個新市場,即使計劃周詳,也難以準料市場的反應,加上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,要確保進入一個新地方的Market,試水溫的步驟就十分重要。
就拿2013年,日本休閒時裝品牌Uniqlo打算進攻美國紐約市場為例,尤於紐約的時裝風格與日本大相逕庭,連大牌如U記也無法清楚預計其簡約風能否被紐約市場接受;加上紐約時裝的競爭之大,要在如斯鬧市之中開店後再成功吸引眼球,不是那麼容易。如是,快閃店就成了Uniqlo當初的不二之選,不但開設成本低,還可以近距離對消費者進行觀察、分析,短期租約更令品牌可以跳出本身的框架,加入比較有趣新鮮的點子去引起話題,一舉兩得。
Uniqlo於是在曼哈頓的Highline溜冰場開設六間快閃店,以白色方塊的簡潔設計,在紐約這個本來色彩縇爛之城空投了六個四四方方的極簡pop-up store,結果吸引了大量當地市民一探究竟,U記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當地的市場反應及消費數據,發現結果相當正面,最後決定加碼投資在寸土寸金的第五大道上開設正式分店。這種做法,不但大大減少了進入新市場的風險,還順勢為自己的品牌做了一個盛大的預告,引起市場的目光。
這種做法,尤其在今時今日萬變的市場,更是需要,也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大品牌也紛紛四處開快閃店,分一杯羹。
為何年青人總對快閃店無法抗拒?
如果你target的是年輕人市場,那麼pop-up store更是你應該了解的事,因為pop-up store其中一個最大的受眾,就正正是年輕人,這當中涉及一個更有趣的行銷心理。
英國電信商EE在2015年發佈一份英國快閃店經濟報告,估計英國快閃店營業額超過23億英鎊,而受訪者中44%顧客稱他們過去12個月間曾造訪過快閃店,而報告中有趣的發現是,在快閃店中花費最多的年齡層,是25-34歲Young Adult為主,其次就是18-24歲的年青一代。
如果你的品牌想打造年輕化的感覺,或是吸引年輕市場,那麼似乎快閃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但為甚麼pop-up store對年輕人來說那麼吸引呢? 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解說一下吧。
第一,「過時不候」的心理行銷
快閃店的「限定限時」,會打造出一個產品不可錯失的氛圍,一般年輕人都難以抗拒這種短期的新鮮感以及限定發售的商品。
其二,快閃店因短期營業
為了吸引最多的客流及創造話題,商店都會以較新鮮的點子來打造整個快閃店。在主流傳統店鋪長期壟斷人氣街道或商場的年代,一間突然冒起的限定店絕對會令人眼前一亮,尤其是喜愛新鮮感的年青一代,快閃店於他們眼中,就是「即便無購物慾,也想進店逛逛」的存在。
最後,就是消費模式的轉變。
根據Harris Group的調查顯示,72%的千禧世代客群其主要購買驅動力不再只是著重於產品本身,而是來自於對產品的體驗程度。在這個Online shopping時代,一鍵輸入後便有成千上萬的購買方式,人們也再沒必要進入實店消費,因此,要年輕人花時間進入一間店鋪買商品,就更加需要有一個吸引的理由,於是乎「浸沉式體驗」就變得相當重要。
所謂浸沉式體驗行銷,就是要讓消費者從進入店鋪的一刻,就無法脫離該品牌的世界,你所望見的、聽見的、甚至聞到的,都是設計好的,讓人全面地陷入品牌氛圍之中,從而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與連結感。這是網絡世代難以做到的事,是吸引年青消費的殺手鐧,而快閃店正正在打造品牌體驗上,有極大的發揮空間,就如Adidas把鞋盒放大百倍變成一間迷你pop-up store一樣,營造了極強的「品牌視覺」的打造,但Adidas的一般分店要做如此大膽的設計,就不大可能了。
以上兩篇就是快閃店在市場的價值,如果對於此有任何興趣,甚至想以快閃店拓展海外市場,歡迎直接向我們查問!
Facebook 專頁會有更多有趣的品牌故事或策略小知識分享,有興趣請不要錯過,like 我們的page吧!
@AcroGrowth
https://cutt.ly/5yPM3q3
Wow!